香港童軍總會童軍知友社 社訊 第44期 - 打造零衝突家庭 2012年7月 編者的話 香港青年協會於去年9月至今年4月舉辦的親子衝突調查,訪問逾6,000名中學生,近 半表示每周最少與父母發生一次衝突,主要原因卻非讀書成績,而是子女沉迷上網及打機 (14/5/2012,明 報)。不論原因為何,親子衝突不能解決當中的核心問題,相反是因衝突 的不斷出現而導致父母與子女互相指罵,嚴重的甚至互相毆打,以致親子關係決裂至不可修 補,實在是很不值得的。 本期社訊以「打造零衝突家庭」為主題,總編輯蔡宗輝先生撰文探討親子衝突的起因及 影响,並分析衝突雖是源於雙方爭執而引起,如有一方忍讓或改變自己的觀點,能夠冷靜地 想一想,不堅持以爭執來解決問題,爭執沒有了對手,便不能成事。蔡先生介紹五個觀點供 家長參考,以助家長能從不同角度思考親子衝突問題及提高對子女的接納程度,令家庭成為 親子值得回味的地方,最終達至零衝突的家庭。 社訊編委會感到很榮幸,能夠邀請到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陳麗雲教授擔任總編 會客室的專訪嘉賓。陳教授於訪問中分享她的成長奮鬥片段、加入社工行業、培育青少年及 後於大學教書的經歷。她亦分析現今培育青少年成長應有的信念及方法,強調要使青少年學 會信任自己、鼓勵自己、支持自己及愛惜自己。陳教授誠懇的分享,值得家長、教育工作者 及關注青少年成長的人士細味當中的智慧。  打造零衝突家庭- 親子篇 總編輯 蔡宗輝先生 記得幼年時,外婆時常教誨我不要與人爭執,她説:「兩條鎖匙叮叮響、單手不能拍手 掌」,意思是爭執都是由雙方引致的,只要有一方忍讓,另一方就沒有了對手,爭執也就不 成了。外婆雖然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但她是個知書識禮的人,是戰亂時落難的大家閨秀,待 人處事很有分寸,而我在幼年時,最喜歡聽外婆説故事,在不同情節中,外婆教了我不少待 人處事的道理。就是今天我對待自己的子女,很多時也用了當年外婆的言語。 在多年來從事青少年輔導工作的過程中,父母與子女衝突是一個歷久常新的課題,有些 為人父母者,曾幾何時也有與他們的父母發生了衝突,父母與子女的衝突看來是一個循環, 發生在每一代的父母與子女之間。因此,父母輩常會對子女説:「有朝一日,你為人父母 時,就會明白父母用心良苦!」親子衝突,真的是不能避免的麼?其實,為人父母的若能易 地而處,親子衝突就非必然…… 就一般家庭來説,親子衝突很多時都發生在子女上學後,眼見子女對功課愛理不理,默 書測驗每次都不及格,不願意串英文生字,數學題十題有九題算錯,收到學校的投訴要見家 長,再加上親朋戚友的子女看來總比自己的強,再看著子女那種懶散又不爭氣的學習態度, 真是怒火中燒,忍不住手就成了家暴虐兒的新案。可憐天下父母心,我相信這些父母的出發 點,都是出於對子女的緊張和關懷,可惜方法偏差,不但達不到預期效果,更破壞了親子關 係,製造了青少年問題。 其實,如果父母們能冷靜地想一想,你會發覺為了子女功課成效而犧牲了親子關係是很 不值得的,我常對家長們説,功課成效不是一切,要維持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力,最重要的是 保持良好關係,父母能與子女一齊生活的時間其實大概只有二十年,如果單在功課上已花了 十五六年,卻忽略了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子女很有可能因為與父母疏離,未到二十歲已離 家而去,那又何苦呢!  很多家長或會説,講得容易,做得來才算實在。對,如果只是講理論,是無助處理父母 與子女間的衝突,要解決衝突,方法就是如上文所述,拿走其中一條鎖匙,那就是,改變自 己的觀點。且看看以下的觀點,或許對你有幫助: 1. 在現今社會,入大學不一定是必然選擇 在我兒子面對中學會考前,學校開了一個有關升學的家長會,副校長在台上鄭重地 吿訴家長,以香港的情況為例,每年公開試的學生(包括重考生)約九至十萬,而大學 學位只有約萬五至兩萬個,也就是説大概有八成考生是入不到大學的,如果以入大學為 單一目標,父母對子女的要求定會成為壓力和衝突,而且失望的機率是八成以上,划不 來。雖然在三三四學制出爐之後,大學學位可能相應增加,但除考大學之外,父母應建 議子女可考慮其他出路。此外,父母亦必須接受一個現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是讀書 材料,上不到大學,天不會塌下來,上得到大學,在今日的社會環境,亦不是甚麼飯票 保證。如能持著這個角度,相信很多與子女衝突的情況是可以避免的。 2. 香港現今教肓制度下,學科和資源局限,選擇性低 我常請家長們想想,出來社會做事之後,除了中英語文之外,有多少中學時所 學的學科知識,能在日常工作中應用,有些人考完中學會考後,已把所學的「還給老 師」,往後幾十年來都沒有再提及過了。現在學制改革了,多了一些選擇,如應用學習 (Applied Learning )、其他學習經歷(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 ),容讓學生在學術 科目外,多一點實用性和趣味性的教育,也算是一種改善,但選擇性和認受性仍然不 足,升大學的關卡,某程度上是出於教育制度下的必然性,既然如此,作為家長的你, 是否值得為孩子學業表現或能否上大學而責罵孩子十多年,賠上了寶貴的親子關係,熟 得熟失,值得深思,升學以外,有否覺得教導子女如何待人處事也是非常重要呢? 3. 紿孩子終生受用的教肓 這些年,家長們重視子女的學業多於子女的教育,所以有怪獸家長和直升機家長, 有港孩,也有高分低能,全無自理能力的草莓族。那位找了二百份工都沒有人聘用的某 大學一級榮譽碩士生夠經典了吧,他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而已,今時今日,這些只管讀 書,無生活能力的大學生,相信每間院校都有,問題出在那裡呢?試問各家長,如果你 的子女讀書能有如斯成就(榮譽碩士),該滿足了吧,但基本待人處事如此不濟,你又 有何感想呢?對孩子終生受用的,其實課本和考試都是次要,最重要的還是人格素質, 比如懂得與人合作、承擔責任、做事有交帶、對人尊重有禮、有毅力、有恆心、對人關 懷、正義、公平、不斤斤計較、主動學習等等,這都是各大機構人事部招聘員工的重要 考慮條件,至於在公開試的成績,只要能達到基本水平,有多少科優良,其實不是最重 要。明白這個道理,與其在功課上與孩子糾纏,倒不如多花時間塑造孩子的人格素質, 給予受用一生的人格教育更為有效。 4. 父母不要替孩子生活 每天早上,我們在車站看見不少傭人為少爺小姐背書包,他們的家長可能從未思考 過,這樣照顧孩子,對他們是怎樣的教育!我們要教導孩子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不 但是背書包,還有自己的家務和家課。回想我讀小學時,社會環境艱難,父母也無暇照 顧我的功課,母親只吿訴我能讀就繼續讀,讀不來就找工作去。我幾個家姐和大哥都是 讀完初中就去工作,所以我很早已知道,要想繼續讀書,就非靠自己努力不可,所以我 們懂得為自己讀書,而不是為父母讀書。其實讀書也好,工作也好,父母縱然把一切安 排妥當,最後還是要把責任交給孩子,為自己的選擇後果負責,這些訓練,應自幼就開 始,這正是為將來自立作預備。 無論父母對子女有多著緊,我們都必須接受一個現實,就是我們無法替孩子生活, 他們的前路,必須由他們自己去走,他們的將來,必須由自己負責。我的兒子剛領取了 成人身份證,聖誕期間,他吿訴我要與一眾同學們到長洲宿營,我吿訴他:「你已是成 年人,可以自己決定,記著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只能提你,聽自己的良心説話,心 裡明知是錯的事,想做都不要去做,加多一個提醒,天下間最易使一個男人失敗的是錢 和女人。」我不能替孩子生活,我只能適可而止地給他提醒。各位家長,既然我們能與 子女一起的時間只有短短的約二十年,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握機會,授予子女做人的道理 和生活自理的能力,在親情的基礎上,提供子女畢生受用的教育。我們要訓練孩子自 理,那怕未能達到父母心目中的標準,子女能力所及的事,必須要孩子自己做。 5 .讓子女有自己的生活模式和空間 當你見到孩子一面上網,一面做功課,一面聽音樂,你會否想給他兩個巴掌?當 你的孩子凌晨還在網上chit chat,你有否想過剪掉寬頻線?我們會為此而光火,因為看 來孩子的行為違反了我們認同的準則。光火之前,容我吿訴你另一個現實,孩子同時間 上網、聽音樂和做功課,可能是為了訓練multi-tasking的工作能力,同時間應付多種類 型完全不同的工作,正是現今世代要求的工作能力之一,如果在求學時期未有這種“培 訓”,到踏出社會時就有困難了,從這個角度去看,你對上網行為的接納就能放寬一 點。如果你明白孩子的一班朋友都是在午夜十二時後才在網上出現,你是否認為要求孩 子必須在十一時前上床睡覺、不與朋友交往是明智抉擇呢?你有想過孩子在未來的三十 年,朋友對他的幫助有多大嗎?雖然,我也擔心孩子晚睡影響身體的健康,我能做的就 是提醒孩子關注自己的健康和不時為他預備一些清肝火的飲料,但生活模式的選擇,我 還是要交回他自理。我提出這些,是希望父母們明白,我們固有的準則,已對孩子那一 代有點過時和不適用,你可以作出提點、建議和講出你的底線,但請尊重孩子的抉擇, 並要狠心地讓孩子為自己的抉擇負全責。 基於上述五個觀點,我從來不會為子女的學業動氣、發火和擔心,孩子的學業成績 不是我最關注的,因為我相信,如果孩子有興趣學,是學得到的,如沒有興趣學,極其 量只是水過鴨背,考完即棄也就沒有甚麼意義。早在孩子升上中學時,我已要求子女為 自己的學業負責,功課問題,孩子主動發問我才會教,有問題不問,是後果自負的。我 對他們的接納程度高,我的關心,孩子是感受到的,間中亦會有行動去回應我的關懷。 我會以最大的努力,爭取與孩子共渡的時刻,放假的時候,我喜歡和孩子一起主要不是 做功課,而是做蛋糕和燒雞,我們努力地把家庭建立成一個值得回味的地方,這一切, 成就了家對孩子的引力,也保持著子女對父母的尊敬和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我們努力 去營造一個和諧的家,惟有這樣,我們才有機會把我們的畢生功力,人生歷煉和經驗向 孩子傳授。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 陳麗雲教授 總編會客室,是次安排接受專訪的嘉賓是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副院長,陳麗雲教授,陳教授不單學術地位崇高,於社工界享負盛名, 兼且桃李滿天下,為業界培育人才,貢獻非凡。此外,陳教授亦參與多 項公職,主要職務包括:香港復康執行委員會副主席,病人互助組織聯 盟顧問、香港癌症基金會臨床顧問等等,涉獵範圍十分廣泛,是次特別 邀請陳教授接受專訪,是有鑑於陳教授不平凡的經歷,儘管成長於單親家庭,環境匱乏,仍 能達至今天卓越的成就,實在有很多值得年青人學習和借鏡,以下是輯錄與陳教授的訪問片 段: 編:從網頁上參閱有關陳教授的資料,實在很豐富,陳教授於社福界享負盛名,在學術界地 位崇高,桃李滿門,但更使人敬佩的是妳的成長經歷,陳教授過去克服了不少艱難而達 至今曰的位置,相信會有很多寳貴經驗值得與年青人分享。陳教授,妳是如何走到今曰 的位置呢? 陳:那個年代我就像眾多年青人一樣,在比較困難的環境成長,單親家庭,住板間房。我年 幼時,母親靠替人家洗衫維持家計,也因此,雖是單親家庭,但母親仍常在家裡,那時 我的健康很差,體弱多病,母親不識字,不懂教我,常促我去玩,怕我鬱悶,當時讀書 成績不好,有五科不合格,母親很擔心,促我去補習,結果成績更差,七科不合格。 編:雖然生活艱難,但看得出母親為妳竭力周章。 陳:是的,其實作為子女的都是希望家長開心的,後來轉去英文學校,成績中上,那時學校 以很多遊戲活動,例如話劇、辯論等等,是全人發展的教育環境,讓我重新建立信心, 成績上揚。 編:可見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成長真的很重要。 陳:那時這學校入大學的人數很少,幾經思量,最後轉去King's College讀F6。由女校轉去 男校,真是大開眼界,男孩子的social skills很不濟,但讀書真是很出色。那時生活很簡 單,住板間房,無電視,食完飯先睡覺,半夜再起床讀書。 編:這是決心和毅力的表現。 陳:當時選了social science,入大學時正是文革尾,毛澤東死,四人幫倒台,是火紅的年 代,大學時做露宿者工作,爭取社會公義,接觸露宿者,過年時去派物資給他們。其實 當時可以選讀經濟,但覺得那些工作無滿足感,我喜歡搞活動,也因此選擇了讀社工, 畢業時剛開始NLCDP (鄰舍層面社區發展計劃),我去了摩星嶺做NLCDP五年,後來再 轉去觀龍樓做中心主任,七年後回到大學做社工學生督導,當時朋友都認為我有能力鼓 動學生,應該回大學教書,於是我就嘗試,這樣一教就是二十多年。 編:世事往往如是,這些年來陳教授培育了不少年青人,妳認為對他們來說甚麼是最重要 呢? 陳:我覺得對青年來説有幾樣事情是很重要的:要信任自己,我最不喜歡有些人説年青人一 代不如一代,我很不同意,我認為是一代好過一代。現代青年人對新科技,新知識的掌 握很快,現今是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他們需要知道很多,但用我們以前的方法是不能應 付的,方法一定要很活,要訓練個人很有膽識去適應新環境。所以,父母或老師如果仍 用十九世紀二十世紀的教學方法和價值觀念,對現代年青人來説是不對題的,年青人需 要相信自己充滿力量,相信每一個人都可以有發揮自己的地方。 編:在過往我負責的學校當中,的確見到一些學生,在學校幾年不斷累積挫敗感,如果那幾 年不在學校可能更好,幾年下來,在校內已挫敗得垂頭喪氣,對這些孩子來說,不在學 校可能更好,這可能是教育方式趕不上時代的轉變。 陳:是呀,在現今世代,作為父母或師長的,需要去學習尊重每一個孩子,還要控制自己不 要經常作出負面的批評。其實很多家長和老師都愛子女和學生,但往往用了負面批評, 也許他們以為這樣可以激勵孩子奮發向上,但事實卻對孩子做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陳:記得以前有位老師吿訴我,書本就好像小狗,妳不熟識牠是會害怕的,熟識之後妳會覺 得牠很可愛。正因為家長和老師經常在書本或功課上指出我們的不是,也因此我們對書 本感到害怕。其實孩子需要培養讀書興趣,那怕是小説、漫畫、連環圖,都可增強修 養。要培養良好閲讀習慣,要先克服讀書,進而享受讀書,這位老師與我的談話給我很 大啟發,學習享受與書本交往,對我來説是一個終身受用的啟示。 編:的確,很多老師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找錯誤。 陳:對呀,其實小孩子無論多年幼,都有自己的主意,大人要學習和明白小孩子需要經過錯 誤,甚或極端,然後再返回平衡點,就如孩子學踩單車,要跌多次才學會平衡,又如出 牙,要經歷牙肉腫痛爆裂才可生出穩固的新牙,大人不能代替孩子去經歷,冒險、挫 折、流血、受傷,這些經歷對孩子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大人要容讓孩子去做抉擇, 即使是錯誤抉擇也不要緊,因為過程中仍學到很多生活的智慧,此外,也值得多鼓勵孩 子參與運動,讓他們從比賽中學習輸得起,青少年要敢冒險、敢創新,才能盡展所長。 編:很同意陳教授的觀點,的確,現今的青少年是創意無限,教育方法也必須相應調整才跟 得上。 陳:現在大學裡,我們要學生交功課模式也很多,可以是拍片,可以是作首歌,多媒體製 作,要交功課,他們就會自己想辦法,每多創意,有時讓你意想不到,其實我們在學生 身上也學到不少。 編:我也有一對子女,與一般青年人一樣,愛上網,但我發現,他們這一代所面對的世界, 與我以往經歷的差距很大,因此,我認為以往我認識的方法不一定對他們有幫助,反而 要退後,看最核心的價值,行為,待人接物,基本的人格質素,成為教育下一代的軸 心,我們那一代的選擇與他們這一代很不同,例如,我們可能認為必須上大學,我的兒子 沒有上大學,選擇了讀IVE,他看來比一般大學生更快踏入真實的社會環境,兩年下來顯 然人也變得成熟了。 陳:現在的老闆其實也喜歡聘IVE的學生,因為較為踏實,也有實際才能。 編:陳教授對現今青年看法很正面,但在我們所接觸的青年人,即使大學畢業了,有不少思 維仍像個十幾歲的孩子,陳教授在對青年人教育過程中,有否遇到這些情況呢?同時, 會給他們怎樣的指引呢? 陳:現在我們稱為Prolonged Adolescence (延伸青少年期),青少年青春期與成年期的連 接越來越長,原因是現時的青少年比較受保護,所以,我很希望家長知道,如家裡有請 家傭的,必須授權家傭可以管教子女。我們見到,小學生從校巴下車,就把書包扔給家 傭,不喜歡就罵,這些很可能是家長對家傭的態度,孩子學會了,成為小主人,這樣對 孩子的性格是磨滅的,孩子應該學習尊重家傭,她們離鄉別井來打工,小孩子應學習尊 重所有的基層工人,尊重這位家傭姐姐,授權家傭可以給孩子指導,可糾正孩子的不 是,而不是服侍小孩子。 編:現在的小公主小王子實在很多! 陳:家長必須讓孩子學做家務,參加多些團體活動,例如童軍,全人發展活動,受過份保護 的孩子不能承受挫折,太過習慣了自我中心,不懂得隊工,不懂得與人合作,其實一個 人的成功,EQ比IQ更為重要,EQ高的人能發展較好人際關係,既能接納自己,也接納別 人的限制,懂得尊重別人,令身邊的人能感到一起成功,這樣才能做得到一個好領袖。 要培訓出一個懂得這樣關心人的孩子,孩子本身必須受到尊重和關心,可見教導孩子關 心別人是何等重要。 很多家長,工作時間很長,對孩子欠缺價值觀的培養,很多時單是教導孩子不要蝕底, 授以「執輸行頭慘過敗家」的觀念,我真希望,老師和家長能強調基本價值,如公義、 尊重,另一更重要的是創造一個環境讓青少年完成成長任務,如拍拖、進修、運動、遊 戲等等。現時的工作時間太長了,僱主對青年的工作期望太不切實際,年青人是需要有 空間完成成長任務的,如僱主期望年青人只有返工,不但不實際,也不公平。 以前在摩星嶺做社工時,很多青年人讀書成績很差,但他們卻很能幹,學得一門手藝, 很多都做得不錯。其實每一個青年人,我們都該予以信任,應多開展類似IVE的職業培 訓,就是普通的文法中學,也應多開實用課程讓學生選擇,在外國的high school是有很 多科目選擇的,我們應總體去做全人發展,因為人有八種智能,包括數字智能,身體動 能,情緒智能,美感智能,色藝智能,音樂智能,語文智能,感覺思考智能等等,但現 在的教育和家長的要求只集中在眼手控制和思維的智能,其他的都不被重視,因賺不到 錢嘛!但其實人可以很多樣化,有音樂、有美感。 編:對呀,多元發展,整個人的氣質都會因而不同,這也可說是現代教育的失敗。 陳:真希望政府能全面些去看教育。 編:現時中學的環境,短時間內相信都很難改變,但來到大學有甚麼可以做呢?這可能是年青 人在常規教育中的一個最後機會吧! 陳:現在大學多了很多experiential learning,例如學生必須有相當比例的internship,在外國 或本地工作,做很多project,目的都是要學生真實地接觸,多運用他們的多元智能,不 同科目,不同老師,都有不同取向。 編:現代的教育,必須能讓青少年人有多元機會發揮,才不會埋沒了青少年的能力和才幹。 陳:很同意呀,記得當年有位外籍老師教我地理,帶我們到野外學習地圖指南針運用,接觸 大自然,老師教的都是很實質的東西,所以我對看地圖,野外活動都很強。 編:一般人都認為女性的方向感較差,看來妳不是了,另一個範圍,我知道妳現時參與很多 社會公益事務,我知道妳實在已很忙,妳如何能做到這麼多事情?其實妳對參與這些活 動的看法和感覺是怎麼一回事? 陳:一般人以為做義工是得閒的人,其實不是,做義工的人都是很忙的人,因為這些人都是 想善用自己的時間,也可能我這類人不大懂得玩,就是喜歡做事,做了有意義的事很有 滿足感,我現在的義務工作是推動重建長期病患者的自尊,改善政策,我在學術上是做 生離死別,因為生離死別是最痛,如何去幫助面對生離死別的人,令他不會從此一蹶不 振,反而是晈緊牙關的挺過去,會重新得到力量,這其實是慈悲的觀念,人經歷大悲大 痛,會變得更有慈愛,更有大愛包容,更會關心其他人,因為曾經過這些痛苦難過,見 到同樣經歷的人,憐憫心就會出來。 所以,家長們不要怕孩子受苦,他們的反彈力很大,眼淚未流完已可高高興興去玩,孩 子成長過程中就是有這些力量,不用為怕他們受傷害而憂心,在四川地震災場,有個小 女孩自己用石頭砸斷自己的腳逃生,因為骨碎了,多次發炎和手術把腿齊身折肢,從北 京回成都後在特殊學校學習,仍是積極樂觀,小孩子有他的力量,反而是母親擔心得不 得了。 編:孩子的能力有時超乎想像,但妳看香港的孩子似乎很易自殘自殺呀! 陳:不是的,這不是事實,一個也嫌多,我們青少年自殘自殺的情況,在國際上比起來是低 的,我們的孩子濫藥的比較少,總體上孩子是較乖的,我們的青少年懷孕比率很低,違 規青少年比全世界低得不得了,絕大部份都是乖孩子,我們自殺率高的是老人,65歲以 上老人自殺是佔世界高位,因為我們欠退休保障,這反映我們這個社會很關顧孩子,只 是任何一單青少年自殺事故都會引起社會哄動,一個也不能少,但從數字來看,嚴重自 殘,自殺數字不多,但我們的青少年是不開心的,我們要處理的是如何令青少年開心, 我們有這個責任,為青少年創造一個環境,可以表達自己,可以哭也可以笑。 我曾在摩星嶺認識一位青少年,整個中學就是把牙籤刺在字典裡開翻攤,赤足在球場踢 波,在麻雀館做睇場,一年轉十多份工,見慣社會的陰暗面,後來入了義工組做主席, 跟著那份工就做了幾十年,由此可見,雖然看來很壞,其實每個人都需要人信任,需要 人支持,我真認為所有青少年是有希望的,成年人是有責任給他們一個空間,無論他們 做對做錯,都容讓他們經歷。 編:妳這個看法真好,我看到今日學生的處境,其實都面對很多指責批評,很負面,令學生 看不起自己,不相信自己,即使是被視為高banding的學校,情況大致相同。 陳:所有研究顯示,孩子無論來自單親,雙親家庭,只要能遇到一個人,無論那人是誰,只 要能對孩子信任,看到孩子的力量,知道他捱得過,知道他會成功,一個已經足夠,所 以,無論是家長、老師、學校社工,機構,童軍組織,我們就是要做這些角色,找到他 們背後的韌力,打開他們的心。 成功,不一定如李嘉誠,反而是他們可以做到一些有滿足感的事,學會自己做決定,無 論對錯,對每一決定都不後悔,因為可從失敗中學習,那就沒有白過一生,成就開心的 人生。我們在大學裡,都著重看學生做得到的,和做得好的,不是要找錯誤,要把學生 做得好的多作鼓勵,他們就會做得更好。 對各位家長在培育子女方面,我建議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孩子不理想的行為,裝 作看不見,但對恰當的行為,就要加以即時的鼓勵和稱讚,其實每個人都喜歡受稱讚, 厭惡被指責,尤其孩子的心智未成熟,稱讚是引導孩子的最好方法。 編:對呀,可惜現時很多老師和家長都把重點放在找錯誤。看做得好的加以鼓勵,實在是個 很好的策略,陳教授,容我最後問一個假設性問題,如果今天,陳教授要為學生上最後 一課,以妳畢生功力作最後傳授,妳會講甚麼呢? 陳:信任自己,我相信很重要,當學生受到批評,很容易轉為對自我的攻撃,對自己失信 心,一蹶不振,每一個人都要學會鼓勵自己,支持自己,學會真正愛惜自己,接納自己 的限制,看到自己的能耐,這是最重要的。因為今時今日,孩子備受父母、袓父母、老 師的責備,他們很上心,持續對自己不滿,會做成最大的傷害,所以,如果只能教最後 一課,我一定要孩子學會自信和自愛。 編:很感謝陳教授誠懇的分享,今天的內容真是很豐富,相信無論對家長、對老師,對青年 人,都有很好的啟發,希望將來再有機會,多領教益,謝謝! 後記: 從陳教授成長的經歷,我們看得見一個對年青人予以信任和鼓勵的環境,對造就一個 成功的人生是何其重要。陳教授能在著重全人教育的環境學習,得到母親鍥而不捨的關懷, 在重拾自信之餘,還鎖定了追尋人生意義的志向,一步一腳印,最終成就了今天的位置。陳 教授對現今的年青人,抱有正面的看法和期待,她相信青年人有無限的力量和創意,發揮與 否,關鍵是在於作為父母、老師,能否拋開固有的思想和準則,以尊重和包容的角度,去讓 年青人以自己的方式去展示才能。成人世界需要以正面的鼓勵去取代負面的批評,拋開不必 要的保護,容讓青年人經歷生活、容許犯錯,並學習承擔責任。陳教授在訪問中對老師和家 長都有很多的提示,這一代的年青人所面對的種種問題和行為表現,其實與成年人抱甚麼態 度和如何與他們相處有莫大關係,因此,首先需要檢視的,其實應該是成年人的取態。陳教 授認為,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有所不同,能對自己信任,無悔地過一生,是很值得追求的人 生方向。 區本計劃^ 觀塘區樂繽紛區本支援計劃 吳麗華社工 「觀塘區樂繽紛區本支 援計劃」為2011/2012學年 校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 區本計劃,由教育局撥款舉 辦,是項計劃旨在為清貧學 生,特別是領取綜援及學生 資助計劃全額津貼的小一至 中七學生提供支援及機會, 以提升他們的學習效能、擴 闊他們在課堂以外的學習經驗,並增強他們對社 會的認識和歸屬感,以達致全人均衡發展。 計劃主要分為五個部分,包括文化藝術活 動、參觀/戶外活動、義工服務、自信心訓練及 語文訓練,為觀塘區內近200名清貧學生提供多 元化的活動,讓他們得到更多的學習機會。 廠商會中學—— 新里程成長計劃 勞洛豐社工 啟業中心已連續第四年與廠商會中 學合辦「新里程成長計劃」,對象主要為 來港不足半年的初中學生,計劃旨在讓新 來港學生增加對香港的認識,提升對香港 的歸屬感,並透過認識地標,從而盡快適 應香港的生活。2011-2012年度新里程成 長計劃已完成四次戶外活動,包括:港島 一日遊、到訪海洋公園、探索迪士尼樂園 及遊覽大嶼山。不少學生反映該計劃讓他 們首次踏足香港島 及大嶼山等地,使 他們更認識香港, 提升對香港的歸屬感。 潮流藝術達人 植嘉敏社工 「潮流藝術達人」為觀塘區青年活動委員會資助之活 動計劃,於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舉行,以協助青少年 發揮個人潛能及得到全人發展。藉本計劃為青少年提供現 在較流行的藝術課程,讓青少年發展潛能;更透過不同的 項目,讓青少年擴闊個人的社交圈子,認識志同道合的朋 友,以及體驗成長所需的「元素」,包括:欣賞自己和別 人的態度、自信心、滿足感、認同感和社交技巧等。 本計劃主要分成三個部分: 1. 藝術小組:青少年因應自己的興趣,選擇其中一個藝 術小組(塗鴉、拼貼或塑膠彩)進行訓練。 2. 義工服務:讓青少年能發揮所學,同 時,亦能服務本區長者和兒童,體驗 施與受的過程。透過教授各項藝術技 巧及擔當導師的經驗,從而加強自信 心,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 3. 作品展暨嘉年華:透過作品展展出青 少年的作品,給予區內人士欣賞,同 時亦讓區內人士認識時下的潮流藝 術,了解現今青少年的創意和思想,加強對青少 年的支持和認同。 「大手牽小手~ 兒童自我保護服務計劃 陳雅芝社工 年初,本港接二連三出現懷疑拐帶或誘騙小童事件,一度引起公眾恐慌 全城熱切關注兒童的安全問題。 本著積極及迅速回應社會需要的宗旨,本社特別推出「大手牽小 手〜兒童自我保護服務計劃」,目標為小學生及照顧者就以 下三大範疇提供不同的服務:1.提升小學生保護身體的意識; 教導小學生及照顧者如何避免陌生人誘騙及其應對方法;3.避免 在互聯網受騙等。 為回應不同對象的需要,本計劃推出不同種類的服務及產 品,旨在讓所有對象都能接收到保護兒童的訊息。本計劃於2012年3 月份正式推行,透過不同渠道邀請全港小學參與是項計劃,務求將保 護兒童的訊息於短時間內向全港小學生及其照顧者發放,為兒童建立一個安 全的環境,讓他們健康成長。 計劃推行至今,本社已收到超過100間學校的查詢。至今陸續收到超過40間學校的邀 請,提供教導兒童自我保護的講座,社工就兒童自我保護的範疇,教導兒童自我保護、防範 陌生人及網上誘騙的課題。 為了讓學童於講座後能進一步鞏固當中所學,本社特意設計了一本以自我保護為題的 「小手小冊子」,透過深入淺出的文字及圖片,讓學童回家後能自行閲讀,隨 時重温;同時,我們亦深信家長及照顧者在保護兒童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 見及此,本社亦同步設計了一本專為照顧者而設的「大手 小冊子」,重點指出如何教導小朋友保護自己及處理一 些突發事件。至今已派發接近100,000本小冊子。 除了學童及照顧者的層面,本社亦留意到推廣 保護兒童訊息的持續性十分重要,故此,我們將有關訊 息及教材整合,製作一份教材套,讓教師、兒童工作者能有 效地掌握如何教導兒童自我保護,透過教材套在校內或單位內 舉辦工作坊教授有關訊息,讓訊息能持續地傳遞出去。保護兒童 教材套將於7月份發售,至今已收到接近100份訂購申請。  除了以上活動,本社亦希望透過免費派發印有保護兒童或自我保護訊息的產品,更廣泛地 讓市民大眾都能接收到計劃中的訊息,於平日生活中不時提醒保護兒童的重要性。 學校對本計劃的熱烈反應,讓我們更加肯定推廣保護兒童及兒童自我保護訊息的重要。本 社定會繼續回應社會不同的需要,為青少年創造有利條件,協助他們建立自我,貢獻社群。 「大手牽小手』活動系列產品簡介 1. 「大手牽小手」保護兒童講座 透過專業社工分享,教授兒童如何自我保護、如何遠離陌生人誘騙及避免跌入互聯網受騙 之妙法,以確保兒童能於健康及安全的環境下成長。講座約45分鐘至1小時;參加者及其家長 將獲贈紀念品,作為日常生活的溫馨提示。 講座材料及車馬費:港幣200元 2. 「大手牽小手」兒童自我保護教材套 目的: 透過教材套內的簡報、學生成長課教材、桌上或團體遊戲及短片,協助照 顧者將自我保護的重要訊息帶進兒童的層面,以多元化方式增加及鞏固兒 童的保護意識,免受不必要的傷害。教師/駐校社工/工作員可利用此教 材套,定期為有需要學生提供課堂/活動,提升兒童自我保護意識。 內容: 包括簡報(PPT)、學生成長課教材、電腦遊戲、桌上或團體遊戲及短片。 預計領取時間:2012年7月 售價: 港幣50元 3. 「大手牽小手」產品系列: (A) 大手系列(家長專用)小冊子: 旨在協助照顧者認識如何教導兒童保護自己(自我保護身體 的意識、避免受到陌生人的誘騙、避免在互聯網中受騙),從 而加強照顧者的安全意識。本小冊子免費派發,數量有限,派 完即止。如需索取,請與我們聯絡。 (B) 小手系列(兒童專用)小冊子: 旨在提升兒童自我保護身體意識、教導 他們如何避免陌生人誘騙及其應對方法,如 何避免在互聯網受騙。小冊子以精美漫畫形 式,及簡單易明的句語,深入淺出,教導兒童 如何保護自己,適合兒童自行閲讀。本小冊子 免費派發,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如需索取, 請與我們聯絡。 如對此計劃有進一步查詢,歡迎致電與本社註冊社工聯絡: 新界及香港區:2475 5441何嘉敏或古思豪。 九龍區: 2754 9561吳麗華  創意劇場 黑暗中對話 本社學校社會工作服務及南屯門官立中學於2012年1月至5月為中二級同學合辦「創意劇 場」活動。「創意劇場」是讓學生與社會的弱勢社群接觸,從而構思及製作一段「共融」短 片。在活動中,同學透過「黑暗中對話體驗館」經歷視障人士日常的生活,他們體驗了當中 的困難。對同學來説,這是一次新鮮及難得的體驗。以下是同學的分享: 謝紀鋒:黑暗中真是伸手不見五指,由開始到結束我大部份時間也搭著同學的膊頭,希望可 以給我一點安全感。在黑暗的旅程中,坐船真的非常難忘。雖然眼看不到,但對於 四周物件,我的感覺卻非常真實。我平時坐船沒有留意的感覺,但卻在今次活動中 真正感受到。多謝親切的導師帶領我們一起經歴這段難忘的黑暗旅程。 鄒芷苗:坐船的時候最令我難忘,這次經驗與現實並不相同。四周的物件需要靠自己去判 斷,如果沒有了手杖及別人的扶助,相信我很難前進。在這次旅程中,我體會了視 障人士的生活,這次學習真的很精彩,希望可以再參加丨 林悅童:經過這次活動,我認識到視障人士日常生活是怎樣過的,也體驗到他們的感受,令 我明白到他們的困難,這是一次難忘的經驗。 何頌恩:坐船的部份令我最為難忘,雖然一路上伸手不見五指,卻令我感受到海風吹拂、搖 擺著的船身、和各種一直在身邊出現,這是我鮮有留意到的聲音。 梁凱傑:搭船令我最為難忘,因為在船上曾經行錯路,要導師引導才能走回正路。這次活動 令我明白視障人士的生活方式,及所遇到的困難。更讓我明白不要只依賴眼睛,要 嘗試多運用其他的感覺器官了解環境。 郭嘉兒:最難忘的是坐船的部份,因為平時坐船時,只顧看風景 了海鷗的叫聲、風聲、及浪花潑在臉上冰冰涼涼的感覺 觸覺、味覺去感受生活也非常有意思。 陳嘉琪:當經過果攤和售賣店時,即使看不見,但亦能運用觸覺 一切。這讓我明白到其實在世界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要用心,人與人之間是沒有隔膜的。 張穎琳:我最難忘是經過水果攤時,在黑暗中抓著及嗅著水果。如日後在街上碰到視障人 士,我一定會盡力幫助他們。 共創成長路 中三級台灣交流團 元朗公立中學學校社工 李寳枝 本社學校社會工作服務與元朗公立中學於201 2年 4月10日至13日合辦中三級「台灣交流團」。目的是 透過交流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台灣的教育情況、並 了解當地的文化歷史及環境保育的工作。期望參加者 在學習如何適應兩地文化差異、不同的生活和價值觀 的同時,能反思個人的生活模式,待他們回到現實生 活中,能更加關心社 會,建立積極的人生 觀。 在四日三夜的交 流團中,學生曾參觀 過內湖垃圾焚化廠、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等 環保工業的地方,並 到興雅國民中學觀課 及與學生進行交流,還有參觀紅毛城、黃金 博物館、關渡自然公園、中正紀念堂和國父 紀念館等不同的歷史遺跡和文化景點。, 透過參觀內湖垃圾焚化廠和慈濟人文志 業中心,讓學生更了解當地垃圾回收分類、 循環再用、以及焚化程序。當地機構又會將回收物轉化為不同的產品:如毛氈、衣服和袋子 等,達到環保工作的目標;學生又親身參與回收分類工作,好讓他們比較台灣和香港環保工業 有何不同,反觀香港的環保工作是否有所不足,最終令到他們明白環保的重要性。 此外,同學們又到訪當地的學校,與台灣學生一同學習、了解當地的教育設施、再比較兩 地的學習模式有何不同之處,讓學生感受異地文化和生活異同。 最後,學生透過參觀不同的景點藉以 了解當地文化、歷史等事蹟。如學生參觀 中正紀念堂和國父紀念館時,他們可以透 過不同的展品去了解中國的歷史;參觀關 渡自然公園去了解自然和生態環境,學習 課堂以外的知識,從而增廣見聞,擴寬視 野。 2012 Easter Kids Fun 莫綺婷助理中心經理 為了讓學員歡渡一個既有意義又 開心的復活節假期,中心於2012年4月 10日至12日期間舉辦了以幼稚園初班 至高班學生為對象的2012 Easter Kids Fun課程。課程為期三天,共九小時, 所教授的主題多達九個,包括魔術、 小食製作、復活蛋製作、Para Para排排 舞、扭氣球等。由於報名反應熱烈, 中心更特別加開一班以滿足報讀需 求。 僱員再培訓局全曰制就業掛鈎課程 陪月員證書課程 莫綺婷助理中心經理 龍年效應下,不少父母都想趁這個 十二年難得一遇的機會生個「龍BB」, 市場上對陪月員的需求亦因而大增。中 心所舉辦的僱員再培訓局全日制就業 掛鈎課程一陪月員證書 課程更一度出現供不應 求的現象,僅在二三 月份已合共開辦了 三班陪月員證書課 程,學員人數接 近七十人。學員 於課程內不但能學到初生嬰兒的餵食及照顧技巧,亦學習到產婦 的心理特性,坐月食療及禮節習俗等知識。經過152小時的培訓 後,學員更需通過一連串的嚴格考核,才能成為專業的陪月員。 2012暑期兒童課程 莫綺婷助理中心經理 一年一度的暑假又來了!中心於這個暑假除了 舉辦一直深受家長歡迎的Kids Fun暑期夏日營及暑 期LEGO夏令營外,更特別舉辦不同主題的暑期活 動周,務求令學生歡渡一個既開心又充實的暑假。 暑期活動周包括:普通話暑期夏令營、繽紛英語藝 術營、百變手工小天地、暑期藝術及個人成長夏日 iK'X. 營。 壬辰年新春團拜 童軍知友社壬辰年新春團拜於2012年2月12日在香 港童軍中心11樓集會堂舉行,當天出席人數約161人, 場面熱鬧,有財神到場派利是、魔術表演及切金豬儀式 助興。各委員、童軍領袖及職員一同玩遊戲,更有幸運 大抽獎,大家在歡樂的氣氛下共渡新歲。 社會義工服務及聯誼活動 童軍知友社社會義工服務已於201 2年3 月10日(星期六)舉行,當日共有9位社務 委員參與,先後到紅樓、青松觀及妙法寺參 觀,中午到藍地大街的季季紅酒家自費午 膳,並到青山醫院參觀及與院友一同遊戲, 而朗屏中心亦派出南亞裔義工協助活動。 童軍知友社各單位聯絡資料 總社辦事處 行政主任:顏介中先生 地 址:九龍柯士甸道童軍徑香港童軍中心8樓814室 電 話:2957 6355 傳 真:2302 1661 電 郵:foseo@scout.org.hk 網 ±止:http://www.sahkfos.org 赛馬會啟業青少年服務中心 督導主任:鄭仲文先生 地 址:九龍啟業邨啟祥樓1至4及10至27號地下 電 話:2754 9561 傳 真:2756 4413 電 郵:kyadmin@sahkfos.org 網 ±止:http://www.kyit.sahkfos.org.hk 赛馬會朗屏青少年服務中心 督導主任:蔡宗輝先生 地 址:新界元朗朗屏邨賀屏樓216至225室 電 話:2475 5441 傳 真:3005 4922 電 郵:admin@foslpit.org 網 ±止:http://www.foslpit.org 學校社會工作服務 督導主任:何淑華女士 地 址:新界元朗水邊圍邨盈水樓平台201-203室 電 話:2443 3640 傳 真:2443 2522 電 郵:fossswu@netvigator.com 網 ±止:http://www.fos-school.com 香港童軍總會——综合教育中心 中心經理:鄭敏怡女士 地 址:九龍柯士甸道童軍徑香港童軍中心8樓818室 電 話:2957 6499 傳 真:2302 1410 電 郵:ec@scout.org.hk 網 ±止:http://www.scout.ed u.h k 社訊編輯委員會 監督及出版:童軍知友社 特別顧問:楊毓照太平紳士 顧 問:楊襬麗麗女士、譚步宏先生 編輯委員會:岑文光律師(主席)、梁淑英總監(負責總監)、蔡宗輝先生(總編輯) 胡偉明先生、岑佩儀小姐、鍾詠雯小姐、莫綺婷小姐、曾善美小姐 社訊已上載於總社辦事處網址內,如有任何寶貴建議,歡迎直接電郵至fos@scout.org.hk